谈古代书画中传字款字类作品
在众多的艺术品收藏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古书画”,历来备受收藏者的关注与喜爱。在当今的书画收藏热潮中,由于出现了几幅名贵的古画,以及由此引发的真伪争论,致使原本只存在于学术界的“款”字“传”字的书法观念,也逐渐走入了广大书画收藏家的眼帘,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传”字类和“款”字类书一,在书法鉴赏领域均有专门的表述。其内容可以分为“传”类,“视为真迹”。一种是“款”字,称为“下品”。
“传”字是一种书法,意思是说,是一位古代书法家的杰作。其特征是:书法和书法虽无篆刻,但在继承过程中,被后世(或同一时期)的收藏家题识为某某所作,或被历代鉴定界公认为大师之作。“传”字书法作品必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作者必须是在宋元之前的书画史上有名的书法名家。二是要有线索,题主的年龄应该比较大,本人也应该是书法艺术领域中具有很高水平的鉴赏水平。比如故宫收藏的一副《写生蛱蝶图》,相传是北宋赵昌。赵昌是北宋著名的花鸟画大家,他的绘画艺术在当时是鼎鼎大名的。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中,有100多件他的画作。赵昌并无其它作品流传,这幅《写生蛱蝶图》是南宋宰相贾似道和元仁宗的妹妹所作,有元明两代名人的题跋,董其昌的落款是赵昌。董其昌是著名的明朝书画大家,对书法和书法都很有研究,这幅画是赵昌的真迹,应该是有原因的。与此类似,唐孙位在上海博物馆所藏《高逸图》亦未见著者所署,但其卷首却有宋徽宗所书《孙位高逸图》。这幅作品,北宋时为驸马李玮庋藏,后置“宣和内府”,署“御书”,“宣和”,“政和”,“睿思东阁”,后被历代历代名家收藏,后被清代内府收藏,并署乾隆、嘉庆、宣统诸玺。孙位是唐代后期著名的画家,北宋和唐朝相隔两百多年,宋徽宗把他的作品定为孙位,相信是有根据的。“传”字书法作品在晋唐传世书法中也很常见,比如晋陆机的《平复帖》,唐韩氵晃的《五牛图》,乾隆皇帝对“二希”的推崇,“三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都属于“传”字。“传”字书法通常只限于宋元以后的作品,而唐宋时期,书法和书法多不落款,而在纸边、纸背不显眼的地方,或者藏在石头和灌木丛之中。自明朝以来,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文人印已经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落款和钤印,就无法完成。
“传”字画,既然被称为“传”,就是指被后人“视为真迹”,这就是“存疑”的意思。正是因为对其“真迹”的怀疑,才容易引发学界的争论。早在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就《兰亭序》一书的真实性展开了辩论。最近几年,关于《研山铭》和《出师颂》是否被人假货的问题,都有争议。这实际上是关于“传”字书画“真迹”的争论。但这个“假”不是那个“假”,我们不能把它和一些没有根据、没有技术含量的伪作相混淆,在这种辩论中,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非真即赝”、“非真即伪”的思维模式,把它一击毙命。关于那个国家是不是花钱买了假货的大讨论,社会上出现的某些极端的批判,大概和大众对晋唐的流传大部分都是传本的认识不足有关。这些流传至今的名作,虽不一定出自作者之手,或为他人所写,或为早年临摹、仿本,但其原迹或已不存,经多年的筛选、洗涤,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亦可与名作媲美,因此,“传”字与书法真迹的价值不相上下。
“款”字书法的特色是,其作品虽有著者之款,但其传承却缺少可靠的传世依据和著录支撑,或在古代,鉴赏界就有“疑伪”,产生了争论和分歧,其艺术水准与一般人的艺术特征并不相符,或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差异。“款”字的字画,包罗万象,有宋、元、明两种,一种是古人为了提高书法的价值,将没有落款的宋元人的作品或明清时低名头的一般画家作品割去原款,视其画风添上与其风格相近的大家之名款,冒充名家的真迹行世。二是根据著录,仿效历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或以名家的书法作品为参照。这种仿造书画在明清时期曾经很流行,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苏州片”“前门造”等仿造古书画团体和流派。假冒伪劣的仿制品,只要做工精细,就能体现出当时的特征和作者的风格,就可以作为“下品”的复制品来欣赏、收藏。若原作已绝迹,或原作极少或根本没有作品流传,那么,这一时期认真仿造的古画,其收藏价值也不可低估。
“款”字画的状况较为复杂,有古代人较严肃地仿效,也有现代伪造的赝品,所以当你在收藏时,如果有“款”字的字画,一定要慎重。目前普遍认为,“款”字画在清代和明朝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晚清和民国之后,就需要从其作品的艺术水准上来考虑了。近几年来,在书画收藏中,有几幅“款”字的书法作品,也得到了收藏家的青睐和喜爱。比如朵云轩在2000年的秋季拍卖会上,就有一幅《荷亭消夏》的卷轴,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不是赵伯驹的作品,而是一种“孟子”的作品。不过,这幅作品在高士奇,戴植,狄平子三位著名的鉴藏家的手中,都曾有过这幅作品。而高士奇,这位清初书画行家,对这幅画情有独钟,视其为赵氏真迹,并将其收入藏画册《江村消夏录》。最终以233.2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本次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而近期央视《鉴宝》栏目《山西》栏目也在山西展出了两幅“款”字类的古书画作品,一幅是宋刘松年款,一幅是明代后期“苏州片”的《文姬归汉图》。二是明代后期增补的唐寅款《卖鱼图》。专家评审团的估价是120,000元和150,000元。这也是学界第一次对“款”字书法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赋予了这一艺术门类的市场地位。
“传”字与“款”字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收藏和欣赏古代字画时,若能对其有更多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就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收藏。
在这里我推荐响啦艺术,一家专门做字画交易的服务平台,拉近名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更是个有保障的平台,七天内可退款,更是永久保真,这个平台资源多,需求大,平台抽成超低,非常的方便。
推荐资讯
更多-
书画的个人风格
187人看过 -
处在边缘的当代水墨画艺术
287人看过 -
狂草,书法中的表现主义
238人看过 -
略说年画收藏与投资
274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