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年画收藏与投资
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类型的年画。自明朝以来,随着木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年画逐渐被官方认可。木版年画的主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鬼神,源于秦汉时期的门神绘画。雕版木刻工艺发展成熟,开始大规模印制,在千家万户中广泛传播;二是喜气洋洋的景象,表达了民众的美好愿望,易于推广和销售,因此风格多样,光怪陆离。春节贴年画是一种传统习俗,在我国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年画体现了时代特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各地的年画形式多种多样,但其色彩基调却是喜气洋洋。而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有些很精致,有些很粗糙,并且因地区和面向的水平而有自己的特点。像苏州,扬州,天津,这些城市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所以,他们的年画,都是要上交朝廷的。木版年画的制作技术,多是世代传承,做工精细,雕琢精细,像杨柳少年所绘的肤色,面颊比较光滑、红润。也有用大笔,采用水墨的方法,较为粗糙,如武强,绵竹,朱仙镇,潍坊。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现代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民间的木版、手工年画在市面上已是凤毛麟角,而这一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怀的民间传统美术,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人们的生命中消失,走向了死亡的边缘。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年画,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雕刻技艺,与民间风俗的完美结合,更突出了其收藏的投资价值。老人画多年来深受百姓喜爱,但由于其制作者均为民间工匠,历来不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青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外对中国的年画很感兴趣。中国年画在国外的崛起,是因为三十多年前东南亚的富裕,台湾及新加坡的画廊,也早早来到中国内地,搜集了许多古代的年画。在国外,中国人的传统美学倾向,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节日需要,也会引起欧美人对东方艺术的好奇心。世界上有许多图书馆和美术馆,如荷兰版画之乡,德国莱比锡图书馆等,都有中国年画的收藏。前苏联的木版年画是中国最大的收藏品,《四美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张。
近代中国最早关注木版年画的收藏者是鲁迅。鲁迅珍藏的开封年画,目前在鲁迅纪念馆内,经过国内年画收藏的专家们的鉴定,它们是独一无二的。王尚义先生在上海也有不少年画收藏品。王尚义于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一九四四年在美国定居。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家族把他收藏的200多张年画的精品全部转移到了伦敦的英国中国版画基金会。目前,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树村是目前最大的老年人绘画收藏家。王树村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就一直在收集年画的重要地区,目前已拥有近10000件年画。王树村编著、《杨柳青年画资料》、《河南朱仙镇年画》等《中国民间画诀》、《杨柳青年画资料》、《河南朱仙镇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等。他在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的传统年画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河北武强县是我国首个具有特色的年画专业博物馆.该博物馆共有15位专家,专攻木版年画,收藏了自明清至今的精美年画3738件。
在集邮市场,大部分与年画相关的藏品都是50年代后的版画。“文革”以前的年画,一本三十到五十元一本,之后的只有二十元,而五年的,一本只值三到五元。而民国的老式木版年画,一幅就要一百多元,清朝一幅能卖到三百到一千五百元,而更早期的老年画,更是无价之宝。近几年,京沪地区的木版年画频频亮相,价格从500元至3000元不等。但是,这些都是“小活儿”,大画家如明朝陈老莲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在拍卖会上,金梅生、李慕白等老一辈人物的作品,一副就要三万多块钱。一本一本的木版年画,按照一幅图画的价格,可以卖到5000元。
木版年画具有特别历史内涵、被列为禁止的种类,最值得重视,例如《捉拿康有为》,《刘提督克复水战得胜全图》,《炮打日本国》,甲午战争,《唐山真迹图》,《上海火车站》,《天津马路图》,《民国初年月份牌》,《大战天津图》,《德日争夺青岛图》,解放区木版水印《1949年新年画》,都是文物级别的。其它内容的木版年画也是后市场上最好的一种,它是一种最能体现戏剧表演节奏的艺术,欧美的“中国通”在2003年北京中国书店的春季拍卖会上,花了大价钱竞标。再比如“娃娃”,他们的购买者不分男女老少,“娃娃哥儿”这个从古代“化生”衍生出来的吉祥物,已经超出了国家和宗教的范畴。中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木版年画也是投资收藏的最佳选择。
收藏木版年画,一定要辨别真伪。重点在于:木版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用刀子代替画笔,用自然的颜料着色,水印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新的仿印是一种平面油墨,没有刀痕,颜料是油性工业产品,颜色太鲜艳,太明亮。传统的年画用的是手工的宣纸,而赝品则用的是机制的宣纸,这也是很容易辨别真伪的地方。
在这里我推荐响啦艺术,一家专门做字画交易的服务平台,拉近名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更是个有保障的平台,七天内可退款,更是永久保真,这个平台资源多,需求大,平台抽成超低,非常的方便。
推荐资讯
更多-
狂草,书法中的表现主义
238人看过 -
处在边缘的当代水墨画艺术
288人看过 -
书画的个人风格
187人看过 -
谈古代书画中传字款字类作品
276人看过